崔思萌,化学学院,钱学森书院,宗濂001班学生,2020-2021学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一等奖、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赛区铜奖、英国曼彻斯特大学CIM认证、校园冬季越野赛女子组第五名、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会优秀志愿者。
说实话,在钱院获国奖的神仙级大佬中,我的成绩和获奖经历显得有些单薄,但还是想讲讲我的故事。如果说,大学学习生活真的有什么“秘诀”,我想说,是对生活中火花的热爱与因热爱愿迎万难的勇气。
火花·医学
我也曾想,才大一嘛,宗濂班,保研保博,舒舒服服差不多不挂科就行了,何必那么拼呢。但脑海里不由自主勾起的画面却是高中时为了去自己理想的医学院日日夜夜奋战的场景,心生愧疚。上学从来都不是修满学分完成任务,每一个知识点都值得敬畏与铭记,不论是专业知识神经免疫microRNA,还是工具学科高数线代计算机,都将为医学生涯铺砖积石。这样想,我认真做好每一门课的笔记,除完成课内作业外,我每天还会在脑海里回忆当天所学,直到能把知识点给自己讲懂,热爱所学,无问西东,可能是我大一学年智育成绩第一的底层逻辑。
火花·试错与拼搏
一位学姐曾告诉我,大学一定要抓住机会去试错。与步入社会相比,大学试错的成本低太多了。
是啊,何为青春?
李大钊早就给了我们答案:“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我的高中,好像一直是沿着别人画好的跑道走,到了几乎没有设限的大学,海阔凭鱼跃。读书,运动,交流,演讲,学生会,志愿服务,不管是否擅长,只要向往,我就会尽全力去尝试。于是,你会看到马拉松联赛上的我,21世纪杯讲台上的我,柔韧不好但坚持体操集训的我,选修“硬核”的大数据选修课的我,一场场星火培训台前幕后的我,高校交流时发言的我,二附院身着马甲导医的我,东南门前雨中迎新的我,暑假总跑实验室的我,参与英国交流的我……
曾经,我也优柔寡断,怕自己能力不行,怕闹笑话,但用英语老师的一句话说吧。“Although you may not be the best speaker of all, it doesn't mean that you are not the best speaker of yourself.”像只有登山人才明白山顶的风景独好一样,跳出舒适圈,敢于尝试,不断试错,做到自己认为的最好,只有去做,才能知道其中的收获与满足。
当然,我也吃到了很多苦头,事情太多,堆积的ddl难免消磨最初的热爱,有时我也迷失了自己。
后来我开始明白,看到别人的风采心向往之,是人之常情,但经过权衡,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是成长。
火花·交大人
“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我想,大家眼中我的优秀,离不开我在交大遇到的朋友、老师和舍友。
开学时,王树国校长讲话的谈吐与沉着便让我由衷敬佩;
第一次见班主任,他的医学情怀让我高山仰止,“一个人如果有情怀,他就是闪闪发光的”,我开始明白,一名好医生该是什么模样;
高数课上,老师讲“一定要在思维最敏捷的时光好好学知识”让当时课内外安排有些失衡的我如梦初醒;
课程落后时,学长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室友说“没关系,抽时间补上,不会了咱一起讨论”把我从畏难与焦虑中解脱出来;
和同学讨论问题面红耳赤,分享各自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工作时大家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实验小组一起寻找异常数据的成因,数模比赛时奋战三天去写一篇22页的论文,爱交大,爱做的每一件事,是从爱这里的人开始的。
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复盘总结
除了对课程内容的自我回顾,我每天还会做计划与时间记录,从入学到现在已经写满了三个本子。常反思不是对自己病态苛求,只是客观上追踪自己的行为,心里有数才能做到及时调整。做一件事,过每一天,都要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火花总能燃成一片绚丽,有可以仰望的星空,埋头拉车的日子就不那么漫长。
我常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愿能寻到生命中的火花并拥有足够的勇气追逐它。但奔前程,不留遗憾;但因热爱,愿迎万难。
获得国家奖学金,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肯定,感谢全力以赴的自己,更要感谢困难时给予我支持的朋友、老师和室友,因为你们,我从来不是孤军作战。
步入大二,自知还未适应新的学习节奏,但我明白,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迷茫与纠结,我会将旧果沉淀出新醅,且思且行,且行且坚定,对医学的热爱不变。